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矿业人必知!100 个矿业核心术语及定义

来源: 广西锡山矿业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5-10-14 10:27:05

01  地质勘查领域的核心术语及定义


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调查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获取地质资料,为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地质工作的核心部分,涵盖多个领域,如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的目标多样,包括寻找矿产、开发地下水、研究铁路、桥梁等工程地区的地质条件。

3.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震、电磁、重力和磁法等技术探测地下结构和资源。

4.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岩石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异常,推断地下岩体分布,适用于基底构造与矿产探测。

5. 磁法勘探:探测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引起的地磁异常,用于寻找铁矿或研究地质构造。

6. 电测深法 :研究垂向电性分层。

7.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人工源电磁信号探测深部电阻率。

8.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震源激发弹性波,分析反射/折射波特征,广泛应用于油气与工程地质勘探。

9. 地球化学勘探:分析土壤和岩石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寻找地球化学异常指标。

10.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分析岩石中元素丰度及组合,圈定成矿靶区。

11. 水系沉积物测量:通过水系沉积物采样,快速筛选区域化探异常。

12. 钻探:直接获取地下岩石和矿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13. 回转钻进:利用钻头旋转破碎岩石,适用于硬岩层。

14. 冲击钻进:通过冲击力破碎岩石,多用于松散地层。

15. 岩心取样:获取地下连续岩心,直接观察地层结构与矿物组成。

16.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传感器获取地表和地下信息。

17. 多光谱遥感:利用电磁波不同波段识别地表矿物(如铁氧化物、黏土矿物)。

18. 地质雷达:发射高频电磁波,探测浅部地下结构(如断层、溶洞)。

19. 地质测绘:分析和解释地质结构,基于地形图、地质图和遥感图像。

20. 地质填图:通过系统观察和测制一定比例尺的地质图,揭示区域地质结构与成矿规律,是矿产普查的基础。

21. 砾石找矿法:追踪风化后散布的矿砾,反向推断矿体位置。

22. 重砂找矿法:分析水系沉积物中的重矿物组合,定位原生矿床。

23.已探明矿产储量: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中证明的矿产储量,具有高度置信度。

24.可能探明矿产储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探明矿产储量是指示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25.未探明矿产储量:指尚未被发现的矿产资源。


02  地质学核心术语及定义


1. 火成岩:由岩浆或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按形成环境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2. 沉积岩:由碎屑物质(砂岩、页岩)或生物化学沉淀(石灰岩、煤)堆积、压实形成的层状岩石。

3. 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重组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

4. 背斜与向斜:背斜为拱形褶皱,中心岩层最老;向斜为U形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两翼岩层依次变老。

5. 断层:岩层沿破裂面发生位移的构造,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6. 推覆体老岩层逆冲到新岩层之上的构造。

7. 褶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层弯曲。

8. 地层学:研究岩层顺序、年代及沉积环境的学科,核心概念包括整合/不整合接触。

9. 沉积相:反映特定沉积环境(如河流相、深海相)的岩石特征组合。

10. 风化与侵蚀:风化指岩石物理/化学分解;侵蚀指物质被搬运。

11. 板块构造: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导致地震、火山和造山作用。

12. 地质年代表: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宙、代、纪、世等单位(如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

13. 放射性定年:利用同位素衰变(如U-Pb法)测定岩石绝对年龄。

14. 成矿作用:矿物质富集形成矿床的过程(如热液成矿、沉积成矿)。

15. 变质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因温压变化发生矿物转变的过程,包括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


03  采矿领域的核心术语及定义


1. 矿石:从地下或地表开采的岩石,含有可提取的矿物。

2. 矿物:岩石中的成分,通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3. 矿区:包含矿产资源的地理区域。

4. 矿床:地质结构中富含矿物的区域。

5. 矿井:用于地下采矿的隧道或通道。

6. 矿场:露天采矿的主要工作场所。

7. 矿用炸药:用于采矿爆破的化学物质。

8. 矿用设备:包括钻机、运输车、破碎机等采矿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

9. 矿山测量:测量和记录矿山地形、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的技术。

10. 矿山安全:确保采矿过程中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措施。

11. 矿山通风:为矿山提供新鲜空气和排除有害气体的系统。

12. 矿床评价:评估矿床的经济性和开采潜力。

13. 矿石品位:矿石中目标矿物的含量。

14. 矿石损失:在采矿过程中损失的矿石量。

15. 开采成本:采矿活动的直接费用。

16. 矿山维护:保持矿山设备和设施正常运行的活动。

17. 矿山建设:建立和扩展矿山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18. 矿山勘探:通过地质调查和钻探等方法寻找矿产资源。

19. 露天开采:在地表进行的采矿活动。

20. 地下开采:在地下的采矿活动。

21. 巷道:矿山中的水平或垂直通道。

22. 爆破:使用炸药或其他方法破碎岩石以提取矿石。

23. 充填:废石或尾矿填充到采空区以维持地表稳定。

24. 开采储量:技术上可行且经济合理的地质储量。

25. 最终开采境界:圈定的开采境界三维几何体。

26. 剥采比:指露天矿开采中需剥离的废石体积(或重量)与采出矿石量的比值,经济合理剥采比需通过净现值法计算确定。

27. 台阶:露天矿中用于分层开采的水平平台。

28. 工作台阶:正在开采的台阶。

29. 最终边坡角: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的边坡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30. 爆破带:用于控制爆破影响范围的安全区域。

31. 采掘带:挖掘机一次挖掘的宽度。

32. 安全挡墙:保护矿工和设备的安全屏障。

33. 深凹露天矿掘沟:在深凹露天矿中进行的掘沟作业。

34. 采场扩延(深)过程:通过掘出入沟、推进工作面等步骤扩大采场范围。

35. 剥采总量:从地表到最终境界的总剥离量。

36. 剥采经济合理比值:在经济上合理的剥采比值。

37. 露天矿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露天矿的生产能力。

38. 矿山合理服务年限:矿山从开始到结束的合理服务年限。

39. 露天矿运输方式:包括卡车运输、皮带输送等。

40. 排岩工艺:将剥离的岩石从采场运出的方法。

41. 废石稳定性分析:评估废石在采场中的稳定性。

42. 采矿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如崩落采矿法、空场采矿法等。

43. 通风与排水:确保矿井内部空气流通和水的排除。

44. 支护与加固:通过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手段加固矿井结构。

45. 智能化技术:应用自动驾驶卡车、无人机等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46. 尾矿: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47. 矿山复垦:采矿结束后恢复土地原貌的活动。

48. 矿山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矿山管理效率的技术。

49. 矿山安全法规:确保采矿安全的法律法规。

50.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


04  选矿领域的核心术语及定义


1. 物理选矿:利用矿物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选,如重力分选(跳汰、摇床)、磁选(干式、湿式磁选)和电选(静电、电晕选矿)。

2. 磁选:基于矿物磁性差异,通过磁场分离磁性矿物与非磁性矿物,如铁矿石分选。

3. 重选:利用矿物密度差异,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分选,典型设备包括摇床、跳汰机。

4. 化学选矿: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矿物表面性质,实现矿物分离,常用方法包括浮选、浸出和沉淀等。

5. 浮选:利用矿物表面疏水性差异,通过添加捕收剂、起泡剂等化学药剂,使目标矿物附着于气泡并上浮分离。

6. 浸出:使用酸、碱或氰化物溶液溶解矿石中的目标金属,常用于金、铜矿提取。

7. 破碎:将原矿(500–1500mm)通过压碎、击碎等方式破碎至5–25mm颗粒,分为粗碎、中碎、细碎三段。

8. 磨矿:利用球磨机、棒磨机等设备对破碎后的矿石进一步研磨至10–300微米,使矿物充分解离。

9. 分级:按颗粒大小或密度对矿石进行分选,常用设备包括螺旋分级机、振动筛。

10. 选别: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有用矿物与脉石。

11. 脱水:对精矿和尾矿进行浓缩、过滤或干燥,降低含水量以便运输或冶炼。

12. 原矿:从矿山开采出的未经过处理的矿石。

13. 精矿:经过选矿处理后,含有较高有用矿物的矿石。

14. 中矿:在选矿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需进一步处理。

15. 尾矿:在选矿过程中无法回收有用矿物的剩余部分。

16. 重介质选矿:利用密度不同的悬浮液进行矿物分选。

17. 浮选药剂用于浮选过程中的化学药剂,如捕收剂、起泡剂等。

18. 粒度:矿物颗粒的大小,是选矿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29. 解离度:有用矿物单体颗粒占该矿物总颗粒数的百分比。

20. 回收率:有用矿物从原矿中回收的比例。

21. 富集比:精矿中目标金属含量与原矿中目标金属含量的比值。

22. 品位:矿石或选矿产品中有用成分的含量百分比(如铜矿品位)或克/吨(贵金属)。

23. 精矿品位:指精矿产品中所含某种金属量占精矿数量的百分比,反映精矿质量的指标。品位越高,精矿质量越好。

24. 原矿品位:指进入选矿厂处理的原矿中某种金属含量占原矿数量的百分比。

25. 尾矿品位:指尾矿中所含某种金属量占全部尾矿数量的百分比。

26. 产率:指选矿产品重量与生产原矿重量的百分比,用于衡量选矿效率。

27. 选矿比:指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的比值,表示获得1吨精矿需要处理的原矿吨数。

28. 回收率:指精矿产品中的金属或有用组分的重量与原矿中该物质重量的百分比,反映分选效率。

39. 理论回收率:在理想条件下(未考虑选矿生产过程中的无名损失)计算的回收率,用于验证实际回收率的高低。

30. 实际回收率:选矿厂从处理原矿到选出最终精矿的全部选矿过程的金属总回收率。

31. 综合利用率:包括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率等,用于评价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消息来源:矿业天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电话:0771-5321228/5316208
传真号码:0771-5316208
电子信箱:xsky@gxxstz.com gx-xsky@163.com
通信地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云英路8号五象总部大厦B座16层